ヴィジャイ・プラシャド「褐色の世界史」

ヴィジャイ・プラシャド「褐色の世界史」

「第三世界というプロジェクト、それはこれまでヨーロッパが
答えられなかった問題を解決することなのだ」――フランツ・ファノン

インド出身でアメリカで国際関係論の教鞭をとるヴィジャイ・プラシャド。「第三世界プロジェクト」論で注目を集めているプラシャドの主著、待望の日本語訳刊行。訳者の粟飯原文子氏は、現代アフリカの思想史研究者。21世紀の世界史を展望するうえでの必読書。水声社刊。

MAT Okinawa WORKSHOP 方法としてのアジア、境界の想像力

MAT Okinawa WORKSHOP  方法としてのアジア、境界の想像力

Asia as Method, Imagination at the Nexus of Borders

2013年2月2日(土)午後2時より 沖縄大学同窓会館にて

ゲスト

陳光興(台湾交通大学)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編集主幹。『ポスト東アジア』(共編、作品社、2006)、『脱帝国ー方法としてのアジアー』(以文社、2011)他。

王智明(中央研究員欧美研究所)

文化研究。アジア・アメリカ関係研究。日本語で発表された主な著作として、「1990年代後の釣魚台運動」『現代思想』2012年12月号。

コメント

仲里効(批評家)

岡本由希子(編集者)

**********

今回のワークショップは、MAT新竹事務局(台湾)からお二人のゲストを迎え、アジアの〈境界〉の歴史的現在を近現代史に根ざした問題意識から問い直したいと思います。台湾のみならずアジアの文化政治研究で活躍する若手研究者の王智明さん、「カルチュラル・スタディーズを決定的に変容させた」(スチュアート・ホール)と評され、アジアだけでなく、世界的に活躍を続ける陳光興さんにお話をうかがいます。

この間、島嶼の領有権をめぐる問題解決の糸口の模索は、アジアの平和の緊急課題となっていますが、これは、地域の〈生活圏〉と人びとの暮らしの問題であるだけでなく、植民地支配や侵略戦争、冷戦といった、私たちの過去を照らし出す歴史問題でもあります。こうした状況の下、アジアにおける開かれた共同討議が必要とされています。90年代よりアジアの思想交流を牽引してこられたゲストから、開かれたアジアや世界への見識を学ぶ機会としたいと思います。

詳細は、フライヤーをご覧ください。

 

インターアジア・カルチュラル・スタディーズ学会のお知らせ

MAT Projectと連動する雑誌「インターアジア・カルチュラル・スタディーズ」からの案内です。

来年2013年7月開催予定のインターアジア・カルチュラル・スタディーズ学会の発表やパネルを募集します。

開催期間  2013年7月3日〜5日

会場    シンガポール国立大学ケントリッジ校

申込締切  2012年12月1日

共通テーマ 文化産業を超えて

詳しくは、インターアジア・カルチュラル・スタディーズのウェブサイトをご覧ください。

西天中土 West Heavensプロジェクトより新刊

中国とインドをむすぶ学術文化交流プロジェクト、西天中土 West Heavens Projectより、芸術交流に関する記録集が出ました。「時・地・戯ー印中當代藝術」英語と中国語です。

アートを通して、互いの社会の創造と現代性を確認し合い、参照し合う。

新书出版《時  ‧地‧  戲:印中當代藝術》

Place, Time, Play: Contemporary Art
from the West Heavens to the Middle Kingdom

点击试读     Click to preview 

主編:張頌仁、蔡坦尼亞‧桑布拉尼、陳韻
出版日期:二零一二年三月
頁數:290頁,裝幀:軟精裝,出版社:漢雅軒
國際書號:978-988-18376-9-1
Editors: Chang Tsong-Zung, Chaitanya Sambrani, Chen Yun
Hardcover: 290 pages, Publisher: Hanart T Z Gallery (March, 2012)
ISBN: 978-988-18376-9-1

《時‧地‧戲:印中當代藝術》是對「西天中土」項目的第一次當代藝術策展實踐的記錄和思考。2010年10月-12月間,在上海市中心的兩個非展覽的公共空間內,人們看到了來自印度和中國藝術家的裝置、影像和行為作品,這既是印度當代藝術家第一次將中國觀眾作為談話對象進行的創作,也是中國藝術家和知識精英藉此以印度為參照之下,對自身的反思與回應。這個展覽的策展和創作建築於對「現代性」的反思;其實現不僅為「西天中土」整個計劃的立意奠定了基調,也繞開了一直以來中印藝術界以西方作為思想中轉站和展示平台的套路,開啟了以藝術創作為思想更新方式的新途徑。

這本畫冊対這次策劃與實踐進行了富於吸引力的追溯:從這年三月中國藝術家和策展人同印度藝術界和思想界的第一次對話,到四月間印度藝術家在中國的觀察、討論和日記,以及在數月的創作過程中藝術家的思想推敲和物質實現等,均以對話和論述的方式做了十幾萬字的精心編輯和記錄。此外,本書的作品現場照片由旅居上海的德國攝影師Thomas Fuesser和中國攝影師毛星宇拍攝,作品在非常規的社會空間(一處是前英殖民地的教堂和宿舍,另一處是人民廣場某商業地產的大堂)中所展開的氣場和質感被充分表達和再現在書頁間。印度策展人蔡坦尼亞‧桑布拉尼和項目總監張頌仁先生的撰文,將本次以當代藝術為出發點和載體、矛頭直至印中兩國現代性之不同路徑的展覽經驗再次進行了反思性地梳理。

本書是人們從話語和視覺語言兩方面去瞭解印度當代思想和藝術的創造力,以及反思中國當代藝術現實的絕佳文本,対當代藝術和文化領域的工作者也會具有相當大的啟發。
The book Place, Time, Play: Contemporary Art from the West Heavens to the Middle Kingdom documents and reflects on the first curatorial project of West Heavens. Shown in Shanghai between October and December 2010, the exhibition marks the first direct exchange between Indian and Chinese artists in modern time. For Chinese artists and intellectuals, the modern Indian experience has prompted radical reflection of the Chinese condition. The rethinking of “modernity” underlines the curatorial concept, and artist have been encouraged to create works especially for this exchange. West Heavens intends to also open up new methodologies in bringing Asian art circles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bypassing mediating platforms and ideologies customarily established in the West.

The book provides a lively catalogue of the curatorial process: from the first convers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Indian artists and curators in New Delhi in March 2010, to the observations and discussions  of Indian artists during their subsequent return visits to China,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concepts and their realisation in the months following. The essays, interviews and documentation amount to over 100,000 words. The ambience of the exhibition and its unconventional display spaces (a former colonial British Consulate’s chapel and dormitory, and the street level lobby of a commercial building across from the Shanghai Biennale 2010) have been captured for the book by Shanghai-based German photographer Thomas Fuesser and Chinese photographer Mao Xingyu. The principle essays are by exhibition curator Chaitanya Sambrani and West Heavens project director Chang Tsong-zung. Their reflections on the curatorial experience bring alive pertinent issues facing Asian modernity today.

This public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compendium for everyone interested in contemporary art from India,  and the reality of creating and exhibiting art in China.

如欲購買,請聯繫陳韻:cmargaret@gmail.com
本書定價: 港幣380元/人民幣300元/美元50元,運費另計。
To order a copy, please contact Ms Chen at cmargaret@gmail.com
Price: HKD 380, RMB 300 or USD 50, plus postage and packaging
This catalog is now available in FICA and YODAKIN in Delhi.
「西天中土」是一個綜合性的文化交流計劃,由中國美術學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和漢雅軒發起,夢周文教基金會資助研究,從學術思想和當代藝術兩個角度去親近印度,進行視覺文化和亞洲現代性的文化比較。 已經和正在舉行的活動包括「從西天到中土:印中社會思想對話」(2010)、「時‧地‧戲:印中當代藝術展」(2010)、「你不屬於:印度電影的過去與未來暨印中電影與社會思想對話」(2011),SAME-SAME孟買-上海城市研究(2011開始),“藝術家特派”(2011開始),以及一系列十幾種相關書籍的出版等。活動的形式、領域和縱深正在持續地拓展和延伸過程中。詳情請訪問:http://westheavens.net

West Heavens is an initiative for cultural exchange developed jointly by the Institute of Visual Culture (of China Academy of Art) and Hanart TZ Gallery,and supported by the Moonchu Foundation. The aim is to foster closer understanding of India through contemporary art and scholarship, and develop cross-cultural dialogue based on visual culture and notions of Asian modernity. Past and ongoing programs include West Heavens: India-China Summit on Social Thought (2010), Place, Time, Play: India-China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2010), You Don’t Belong: Pasts and Futures of Indian Cinema & India-China Dialogue on Film and Social Thought (2011), SAME-SAME: A Mumbai – Shanghai Research on Urbanity (2011 – ), Artist Dispatch (2011-), and series of related publications. The forms and extensions of West Heavens programs are constantly expanding.
For more details: http://westheavens.net

For Mainland Readers:

For Readers outside Mainland China:

          
Copyright © 2012 West Heavens Project, All rights reserved.
West Heavens Project
Our mailing address is:

West Heavens Project

No 15, Lane 1487, Middle Huaihai Road

Shanghai, shanghai 200000

陳映真論出版のお知らせ

東アジア共同研究の成果

画像

【基本資料】

* 書名:陳映真:思想與文學(上册、下册)
* 編者:陳光興、蘇淑芬編
* 頁數:上冊336頁,下册384頁
* 尺寸:14.8×21㎝
* ISBN:上冊978-986-86735-2-6,下冊978-986-86735-3-3
* 定價:上冊320元,下册370元
*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
* 書腰文字:

找尋消失的左眼
發現內在於台灣的第三世界想像

盜火者陳映真 作為思想的文學

理論是他小說的延伸,
小說是他理論的變形;
他是入世的,
為人生而藝術的。
──姚一葦

【編者簡介】

陳光興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交大亞太/文化研究室召集人,並為國際期刊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Movements主編。
著有Asia as Method: Toward Deimperialization(2010)、《去帝國:亞洲作為方法》(行人出版社,2006)。

蘇淑芬
東海大學社會系畢業,清華大學社會與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現任交通大學亞太/文化研究室計畫助理。 

【本書介紹】

在這個紛亂的大時代中,陳映真作為普遍性思想資源的力量更為顯著,無論他的人道主義與國際主義,以及第三世界的認同與關懷,都是面對所謂資本主義全球化壓力下,極為迫切需要的精神資源。本書邀集來自東亞地區的思想者,重新開啟對於陳映真思想與文學的討論,從既有的認識框架中解放出來,揭示其開放性、異質性,及其內在高度的生命力。

2009年11月20至21日在國立交通大學舉辦的「陳映真:思想與文學」學術會議,邀集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與台灣等地思想界具代表性的評論家、作家與學者,分別以「文學史」、「思想」、「作家論壇」、「實踐」、「第三世界」五個場次,對陳映真的思想與文學實踐所具有的反思性內涵、與中國現代文學史之關係、對創作與思想界的影響、對亞洲與第三世界知識與精神狀況的體認,展開批判性的討論與對話,並以「綜合討論」結尾。會後歷時二年定稿編輯,除收錄有24篇論文和6篇會議討論紀錄,並以台灣左翼老前輩陳明忠先生在會議開幕時的珍貴發言作為楔子,為此會議之完整論文集結。

《陳映真:思想與文學》一書將在「陳映真研究」中扮演承先啟後的推進作用並為未來「陳映真研究」的重要參考文獻,希冀透過更有深度的陳映真研究,讓這位台灣戰後最重要的、無法跳過的思想者,能夠繼續成為兩岸、華文世界、亞洲、第三世界,乃至於全球性共有的思想資源。

【目次】

上冊目錄

編案/陳光興

【楔子】陳映真的核心政治思想/陳明忠

輯一│文學史
試論陳映真的創作與「五四」新文學傳統/陳思和
陳映真和「魯迅左翼」傳統/錢理群
抒情和現實之間:陳映真文學試論/松永正義
歷史的廢墟、烏托邦與虛無感/呂正惠
討論與對話/劉紀蕙主持/黃佳璿、蘇淑芬錄音整理

輯二│思想
頡頏於星空與大地之間/趙剛
《悠悠「家園」》與〈忠孝「公園」〉/崔末順
「白色恐怖」的歷史心靈活動/王墨林
討論與對話/柳書琴主持/胡瓈文、林家瑄錄音整理

輯三│作家圓桌論壇
陳映真小說中的死亡書寫/英培安
逃離陳映真?/朱天心
陳映真的山路:會議發言草稿/藍博洲
陳映真對我們意味什麼?/侯孝賢
陳映真的視野/韓少功
討論與對話/初安民主持/簡于鈞、蘇淑芬錄音整理

下冊目錄

輯四│實踐
陳映真與台灣的「六十年代」/鄭鴻生
當社會主義遭遇危機……/賀照田
陳映真在《人間》/王安憶
試談「九○年代的陳映真」/曾健民
討論與對話/夏林清主持/張瑜珊、林家瑄錄音整理

輯五│第三世界
陳映真和馬華(民族)文學/莊華興
陳映真思想中民族主義與第三世界的重疊/白永瑞
陳映真和「第三世界」的政治/文化評論/王曉明
陳映真的第三世界/陳光興
討論與對話/瞿宛文主持/詹亞訓、林家瑄錄音整理

輯六│綜合討論
盜火者陳映真/施淑
從拉斯基到陳映真/孫歌
2007/10/18/林思晴
喪父/陳幼唐
討論與對話/賴鼎銘主持/吳欣潔、林家瑄、蘇淑芬錄音整理

【後記】「陳映真:思想與文學會議」的故事/陳光興

【附錄】陳映真重要著作目錄
【附錄】作者簡介

=============================

出版: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16 巷1 號
電話:(02)2236-0556

發行:唐山出版社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333 巷9 號B1
電話:(02)2363-3072
傳真:(02)2363-9735
郵政劃撥:0587838-5,戶名:唐山出版社
Email:tonsan@ms37.hinet.net
網址:http://blog.yam.com/tsbooks

戒厳令下フィリピンの現代アート回顧展

戒厳令下フィリピンの現代アート回顧展

MALUMBAY SI INA by Pablo Baens Santos

今年、2012年は、1972年の沖縄の「復帰」「施政権返還」から40年めにあたります。その同じ1972年、フィリピンはマルコス政権下での戒厳令体制が始まりました。同年9月21日、マルコス大統領は「布告第1081号」を発布し、フィリピン全土に戒厳令をしきました。この戒厳令の下、憲法が改定され、独裁体制への途が開かれることになります。 戒厳令から40年。70年代から80年代の民主化(EDZA革命)にいたる時期のフィリピン現代美術の回顧展が、先月よりマニラのフィリピン文化センターで開催されています。ReCollection 1081と名付けられた展覧会では、パブロ・サントス、レナート・ハブラン、「闘う神父」として知られたエディシオ・デ・ラ・トーレらをはじめ、独裁政権の圧政にあえぐフィリピン社会と人びとの姿を描いた作品が集められています。9月30日まで。

〈人間思想〉創刊のお知らせ

台湾からMAT Project 亞洲現代思想計画と連動する、新しい思想誌〈人間思想〉が刊行のはこびとなりました。

画像

今回は、沖縄関連では、新崎盛暉氏と仲里効氏の論考が中国語に翻訳されています。また、アジアの現代思想の課題について、香港、大陸、台湾、韓国、日本、マレーシア、シンガポールなど、各地の作家・研究者が寄稿しています。まだ、沖縄では手に入りにくい台湾の出版物。入手方法などがわかり次第、改めてお伝えいたします。

《人間思想》
Renjian Thought Reiview
夏季號 第一期
出版者 人間出版社
發行人 呂正惠
社長 林怡君
編輯委員(依姓氏筆畫序)
丸川哲史 王中忱 王曉明 田仲康博 白元淡
白永瑞 白池雲 吉見俊哉 任佑卿 池上善彥
李政勳 汪暉 杉原達 柯思仁 若林千代
孫歌 高士明 張頌仁 曹喜昖 許寶強
陳清僑 富山一郎 賀照田 鈴木將久 蔡翔
魏月萍 羅永生
主編 陳光興 趙剛 鄭鴻生
執行編輯 李明書 洪嘉寧
美編 黃瑪琍
策畫 交大亞太/文化研究室
定價 300元
ISSN 2304-3504
出版日期 2012年8月
總經銷 聯灃書報社有限公司
《人間思想》發刊辭
  在這個代工之島上,難道連知識生產也非得只是代工不可嗎?
  長期以來,我們的人文社會知識是在一種前提自明、太自明的狀況下量產。我們無意識地關閉了對知識生產所需的前提的反思,從而無意識地按照一種「普世的」規範與方法生產知識。於是,那需要經常被提上檯面進行反思辯難的「前提」,就變成了「常規」。在「常規」之下,知識生產者的自我確鑿、目的明確、方法因襲、語言熟爛;一切皆在一種慣常中順流而下。但是,這個所謂的「常」,恰恰是一赤裸裸的不正常──天下皆曰常之為常,斯不常矣!它遠遠不是什麼世間常道,而是在一特定時空下,對我們的意識進行銘刻,對我們的精神進行殖民的全球知識霸權。於是,我們的知識生產竟而取得了一種與我們知識分子菁英意識與自由習氣理應水火不容的機械生產時代流水線特質。西方各種流派的名詞概念不停地被翻譯成中文,組裝為各派反抗行動的套件,再貼上台灣主體性的商標,於是就成為各派所標榜的進步知識品牌。憑依著它們,某種「代理人戰爭」一直在這個島嶼上樂此不疲地持續著。
  這樣的一種常態知識活動,雖然貌似「安身立命」,但其實可能只是機械性地對勞動與生命的占有;雖然貌似「自由」,但畢竟是一個諷刺的自由──條條大路只能通羅馬。於是,知識人雖然決眥攘臂,奮聲「批判」,但所謂批判似乎也只能是現代性價值共識之下的茶杯風波。於是,知識人雖然不敢或忘「現實介入」,但「現實」早已被他們的知識之「常」劃地為牢了。「現實」,於是只是目的地(即,作為歷史終點站的「現代性」),以及朝向目的地前進的朝貢千帆(所謂「發展中」),之外,則是猿猴、熊羆、洪荒、古蹟、傳說、落後、伊斯蘭、亞細亞──那一片現代性北斗光暈之外猶待啟蒙的黑暗之心。
  該是對這樣的「學習」,停、看、聽、思的時候了。只思想不學習,固然也將會有危險,但一頭栽進一種學習而不思想,那將注定無謂,而將只是知識分子圈的知識遊戲而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兩千年後,其響若鐘。
  「思想」應先於「學術」。這是因為我們在學習或研究之前,應該先思索的是:「我們」是誰?以及,我們知識的「目標」是什麼?前一個問題不是一個意識形態的或「認同的」問題,而是一個歷史的問題,從而也是「客觀的」問題:我們要如何深入理解形成我們今日主體狀態的各種歷史經緯線索?唯有盡力內在於我們的社會與文化的歷史性肌理,我們或許才可能有較穩固的立場與較審慎的態度,去立論並爭論我們所追求的人倫關係、經濟生養、政治安排,乃至文化審美是什麼,以及應該是什麼。我們有我們要走的路;它絕不是來自於一個「成為他者」的童騃許願,而是來自於對形成自身的各種歷史線索與條件--正面的與負面,加以掌握與提煉。世上的每個民族、每個文明,能認識它自身的潛力與條件,能走上它自己的路,而每一條路又無礙於和其他條路之間,有學習、有參照、有對話,這才是真正全球範圍的「文化多元主義」。這才是自由主義多元文化觀的最激進的可能。這才是第三世界的國際主義。
  然而,這樣一種態度,有時也可能稍嫌謙遜罷。在今天,對人類乃至其他物種在這個星球上的未來,我們難道不應該更敢於承當、更意願負責嗎?這是因為,在一片「永續」聲中,霸權現代性無疑已展現出多重嚴酷危機。別的且不說,按照目前的慾望溫度與發展速度,這個地球還能禁受多久?而這樣的一種非到「燒掉它的最後一噸煤」(韋伯語)那一刻,才能停下它的狂奔的「發展主義」,難道不又是根據西方宗教改革(如非更早)以來的價值與制度綜合體,而弔詭地被「神聖化」與「普世化」的嗎?這些價值與制度至少包括「競爭」、「進步」、「創新」、「個體性」、「自由」、「平等」、與「民主」(即「多數決」)……。早在一百多年前,魯迅即一方面在反抗民族自身的愚蠻麻木的同時,警惕人們也不可無加反思地接受西方的「文化偏至」。路還是必需要自己走出來的。今天,這樣的一種真正意義的獨立思考,不只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西方,因為後者也是它自己「偏至」的犧牲。
  上世紀八○年代末,那當初從西方內部發展出來的反西方話語──社會主義話語與體制,遭到了幾乎是瞬間解體的命運,從而「(新)自由主義」頹波再激,馴至於形成了今日單一普世霸權。在廣大的第三世界,對這個霸權的性質與效用,並非沒有質疑與反抗,但似乎,好比在台灣,人們對霸權的「批判」立場,基本上還是「內在性」的,也就是在承認了這個體制所宣稱的價值的前提下,對體制的現實進行拆謊。可以說,這是所謂「公共知識分子」、「批判知識分子」或「社運人士」的一般姿態。
  在承認「公共知識分子」等身分的友好立場上,我們不得不指出這種內在批判的缺乏思想含量。這個缺乏的後果很可能是:它在姿勢上反抗並實踐,但在知識上忠誠且怠惰。我們不能永遠地把自身當作一張歷史白紙了,僅在上面轉貼幾個進步大名(公共、正義、平等、自由、參與、多元、批判……),讓它在街上、在人前,迎風獵獵,自以為義。而世界的不改乃至於向下,又恰恰好讓我們繼續為我們的憤怒、傲慢、「批判」與「實踐」添柴積薪。該是反省我們的知識與政治的無效,乃竟至於「自利」的時候了。時代早已向我們提出了一個我們總是充耳不聞的要求:對我們所存在的鄉土、民眾與區域,我們當以更內在於自身歷史的方式,提出創新性的視野與開拓性的解釋。
  而這樣一個新的思想與知識事業,必然同時也是人間的。這是因為,當知識界開始質疑長期以來作為它北辰的「西方」、「現代」、「公民」、「資本主義」、「全球」、「歐美中心」與「都會」時,它必須要以全新的勇氣和智慧面對它向來所無視或輕視的「鄉土」、「傳統」、「民眾」、「社會主義」、「區域」、「第三世界」與「後街」──而這恰恰是陳映真思想與文學中的「人間」,也恰恰是他在八○年代下半所創辦的《人間雜誌》,以及後來的《人間思想與創作叢刊》的落腳與用心之所在。
  此刻,我們懷著戒慎警懼的心情,企圖承繼這一個從魯迅到陳映真以來的極重要但卻又被高度壓抑的在地左翼傳統。《人間思想》的自我期許是一個中文的國際刊物,在深耕在地的同時,把自身更緊密地鑲嵌在亞洲與第三世界的內在。我們要重新連繫上並挖掘出區域中具有批判性的思想資源、開出更廣闊的人間視野、對這個危機滿布的世界提出更貼近歷史的解釋,並尋找介入現實與開創歷史的新契機。《人間思想》呼籲包括台灣在內的中國知識分子,以及東亞區域知識分子,共同為一個歷史的、現實的、人間的思想事業共同努力。
目錄
《人間思想》發刊辭
【當代史】
孫歌、新崎盛暉 對談/阮欣婷 翻譯整理/孫歌 校訂〈半世紀以來沖繩思想史問題意識的轉折:與新崎盛暉對話〉
鄭鴻生〈解嚴之前的海外台灣左派初探〉
劉大任〈反芻民族主義〉
王智明〈一九九○年代後的釣運:兩岸保釣的交流與合流〉
李晨、馬在淵 對談〈被期許的話語權──從中國西北伊斯蘭文化內部看張承志〉
【亞洲現代思想計畫會議】
編案:亞洲現代思想計畫
白永瑞〈中國對我們而言為何:探索東亞現代思想資源的事例檢討〉
池上善彥〈我們買食鹽〉/山城智史 翻譯
仲里効〈沖繩,邊緣生活的思想〉
魏月萍〈馬來馬共的歷史論述與制約〉
潘婉明〈馬來亞共產黨史的生產與問題〉
柯思仁〈想像馬來亞,操演多元文化:五○年代新加坡華文知識界的馬來亞意識〉
羅永生〈六、七○年代香港的回歸論述〉
趙剛〈兩岸與第三世界:陳映真的歷史視野〉
王曉明〈從「浦東」到「重慶」:新路何在?〉
孫歌、白元淡、岩崎稔、蔡翔〈亞洲現代思想計畫綜合討論〉
【家庭作業】
姜亞築〈老家〉
賈雪梅〈一個打盹兒的時代〉
【反潮流】
卡維波〈動物保護的家庭政治:從道德進步主義到競逐現代性〉
【畫展】
林周熙〈《艷驚四方──當代台灣異鄉人創作展》:彩墨傾訴異鄉情〉
【讀書】
宋玉雯〈以文藝作為運動的方法:閱讀《尋畫:現實主義畫家吳耀忠》〉
張立本〈彼岸來臨前:讀《尋畫──吳耀忠的畫作、朋友與左翼精神》〉
胡清雅〈讀《毛澤東與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
劉雅芳〈探尋常民生活的心靈史:讀《尋找大範男孩》〉
【尋畫啟事】
林麗雲、陳瑞樺、蘇淑芬〈未完成的尋畫〉
作者介紹
《人間思想》稿約